浙大智库青年解读2024政府工作报告
2024-03-08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要点亮点?浙大“智库青年之星”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

 

人工智能立法需要系统布局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郑春燕

 

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给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有效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却也隐藏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在大力倡导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同时,进行风险防控和治理亦是当务之急。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人工智能的风险防治,传统的法律手段已捉襟见肘,亟须确定新的人工智能风险防控思路、规则和手段。2023年12月通过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确立了“基于风险”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将人工智能系统评估后划分为最小风险、有限风险、高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四个等级,并对各个等级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权利”的规制路径和保护方式,“基于风险”的规制路径更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风险特点和监管要求。一方面,这种立法模式大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这既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性发展预留了法律空间,又使得立法以一种包容性的姿态面向快速变迁的社会现实,避免法律的滞后性。另一方面,这种立法模式将法律所确立的宽泛规范理解为程序而非确定的规则,相关企业和个人通过“尽力合规”的方式执行法律规定,而监管机构则将相关法律义务的履行理解为持续的风险评价过程。

 

我国对人工智能的法治布局,就立法模式而言,可以借鉴域外经验,采取“基于风险”和“基于权利”相结合的立法模式;在立法导向上,当以包容审慎和分级分类监管为基本导向,进行原则性、框架性立法,强调企业以尽力合规的方式达到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为数智时代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以低碳可持续转型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 

方恺

 

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方方面面。低碳可持续转型是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涉及两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系统保护治理生态环境。首先,美丽中国建设已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须强化源头防控,突出空间协同,加强技术研发,注重政策创新;其次,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不仅有助于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更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须以协调布局、系统治理、人地和谐和机制创新为目标;再次,生态环境分区治理是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须明确执法程序,增强监管效能,强化安全格局,完善监管体系。

 

第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首先,建设美丽中国须推进结构性减排,须从供给侧和消费侧两端发力,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其次,碳汇能力提升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须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积极开发人工碳汇项目;再次,强制性与自愿性碳市场均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须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自愿减排市场。

 

总而言之,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意味着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关系到新时代的中国发展,而且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联系。以低碳可持续转型为抓手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既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助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也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中国动力、呈现中国方案、树立中国样板,是中国参与全球可持续转型治理的重大公共产品。

 

经济增长与幸福老龄化并进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杨芊

 

图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作为高频关键词,深刻指出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人民信心的双重重要性。特别在老龄问题领域,政府强调以“推动养老服务领域的财税金融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为核心策略。此举不仅关注经济层面的增长,而且着眼于通过提升民生服务、构建安全的金融环境和提供个性化服务来培养和提升民众投资信心,而提升老年人群体的投资信心就显得尤为关键。

 

跨界合作的推动、安全金融环境的构建和个性化服务的提供,是增强老年人群体信心的关键措施。当前,部分中国老年人群体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持担忧态度,同时对金融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面对金融产品,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时,感到迷茫和不安。因此,通过提供学习平台和高品质的社区民生服务来提升政府公信力,确保老年人相信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研究团队深入中国本土文化,与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紧密合作,在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居民提供旨在促进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和数字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幸福老龄化小组干预项目,不仅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而且利用创新扩散的“引爆点”理论,成功培养了一批对公益事业有热情的老年先锋,引领其他老年人积极改变,实现主动“积极老龄化”。

 

基于此,我们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以社区为基础的幸福老龄化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能以“预防性”社会治理的思路来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社区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和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还可以为养老民生科技的研发提供更多机会,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创造就业机会。此外,培养适应养老照护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适老化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将进一步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李培 

 

图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现实问题,财税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攻坚是破局的关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团队长期关注大国治理下的央地财政关系问题,积极为各级政府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言献策。我们认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心是构建事权和支出责任清晰合理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税关系,优化、健全地方税体系,厘清央地政府事权,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更好地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

 

在财力分配方面,应重点放在平衡、优化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体系上,依据地方建设需求与地区资源实际情况,设立地方主体税种,激发地方政府税收活力。进一步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省以下收入划分机制。

 

在事权划分方面,应基于对中央决策、地方执行现状的科学研判,结合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信息复杂程度、行政成本等因素,合理划分中央财政事权、地方财政事权、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完善省以下地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界定。

 

在转移支付方面,需优化转移支付分类管理机制,健全转移支付监督评价体系。重视横向转移支付的制度路径设计,释放纵向转移支付体制的平衡与激励效能,凸显中央对地方关系的公平性、权威性、激励性原则。

 

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应继续推动预算编制完整科学,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五个层次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李佳

 

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新增三个专章,包括科教人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既是一个经典概念,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今年政府报告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了专门部署,体现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不断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务实举措,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安全所要保护的五个对象层次:

 

一是人民层次,包括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食品安全等,充分体现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人民宗旨”。

 

二是社会层次,社会安全是指“在变化的条件和潜在或实际的威胁下,一个社会保持其本质特征的能力”,两会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弱势群体的保护、社会治理的创新等提出了要求。

 

三是国家层次,随着国际形势、国家实力、技术的发展,国家安全越来越呈现综合性、总体性、多维度、多面向的特征,两会对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予以了部署,涉及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网络数据安全、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等,我认为如何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是其中的难点。

 

四是国际层次,国际安全是指国家间的安全关系,两会重申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在发展领域继续重申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和平和发展作为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五是全球层次,全球安全倡议连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如何推动这三大倡议拧成一股绳,获得全球社会更多共识和共鸣、推动落实落地,是在变革世界中我国尝试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助稳器”。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府组织作用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飞

 

图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在技术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事关技术发展全局,关系创新竞争优势。缺乏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不仅影响产业经济发展质量,更会丧失发展主动权,在大国博弈中陷入“卡脖子”技术风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任务,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仍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市场失灵”,关键核心技术投入大、风险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作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主要活动,目前仅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不超过20%,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二是“系统失灵”,创新资源“错配”矛盾仍较突出,大学、科研院所积累了大量理论成果,然而企业囿于技术市场化成熟度不高、市场需求不确定及自身技术吸收转化能力不强等,产学研合作不畅。

 

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就是要强化建设政府主导的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

 

在组织战略上,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咨询功能,体系化统筹各类科技规划、科技资源。在组织力量上,要支持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下大力气培育行业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显著提升创新主体能级。在组织方式上,政府主导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咨询规划、攻关方向遴选、攻关任务评价等全过程闭环管理,以专班机制应对战略急需型技术攻关任务。在组织资源上,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配置,将打造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放在工作首位。

 

聚焦颠覆性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陈航宇

 

图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相关话题是今年两会代表讨论的热点,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大选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国颠覆性科技创新发展迅速,根据发明专利引用网络数据测算可知,我国发明专利的平均颠覆性创新指数年均增长率高达8.93%,高于美国的-12.44%与欧洲的-81.91%。根据相关数据测算,与渐进性科技创新相比,颠覆性科技创新有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知识领域宽等特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新动能。

 

推动颠覆性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以下几点:一是推进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探索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体制,发挥创新政策前置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为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提供制度支撑。

 

二是拓展科技创新国际市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广数字基础设施、跨境电商等领域的中国标准,推动沿线区域能力建设,构建技术出海展示平台,为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提供市场支撑。

 

三是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破除高端创新要素跨区域、跨部门流动面临的壁垒,尤其是各类与国际惯例、前沿规则等相悖的隐性限制,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创新资源,为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提供要素支撑。

 

从“基本同步”到“同步”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袁晶

 

图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将居民增收预期目标从往年的“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调整为“和经济增长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富民增收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是“同步”有基础。新时代十年,我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居民收入实现翻一番,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6510元增加到2022年的36883元,年均实际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速。2023年,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党和国家着力稳就业、促增收,居民收入企稳回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实际增速6.1%,高于同期经济增速。

 

二是“同步”有举措。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传递出加大促增收工作力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积极导向。同时提出了务实、具体的举措,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三是“同步”有期待。我们的研究同时发现,近年来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下一步我们期待,在稳就业方面,注重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稳定性、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减负担方面,针对群众面临的住房、抚育和养老压力,聚焦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实事。在缩差距方面,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缩小城乡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也期待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群众生活品质和主观感受,保障相对公平的向上流动机会,构建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实现群众收入水平和获得感“双提升”。

 

本文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智库青年学者撰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封面图源:长安街知事

内容整理:周石 俞一 毛心怡

今日编辑:毛清萍 单靖翔

责任编辑:奚婉 樊畅

© 2017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 | 杭州求是育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50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