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办学条件、办学效果、办学特色的评价,是构建中国 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教学质量的一种长效和高效的措施和机制。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心的通知,11月18日至23日,教育部将组织19位专家组成评估小组,对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进行评估。
针对即将展开的评估工作,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员工高度重视,积极投身迎评促建的各项工作中,将以恪尽职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迎评促建每一项工作。
浙江大学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百年名校,本着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以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为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实施卓越教育计划,努力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学校要求广大师生时刻牢记“求是创新”的校训,将教学工作落实到位,努力实现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一流大学的总体发展目标。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部省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学校现有5个校区,分别是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等,占地面积5.18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93余万平方米,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和科学馆、体育场、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学校以“求是创新”的大学精神,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整合培养的本科教学体系为办学特色。现有学院24个,本科专业112个,3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3个博士后流动站,另有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另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500余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24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4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5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112人。
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努力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快教育创新步伐,积极探索学分制、四学期制、导师制等,推行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通识课程、大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宽、专、交”教学模式,努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大自主性和成长空间。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9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600余人,硕士研究生9500余人,普通本科在校生23700余人;另有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6200余人,外国留学生1700余人。
经过百十年的发展,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大学精神,确立了具有自己风格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整合培养的本科教学体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和良好的育人效果。
“浙大人”以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学校建设工作中,在积极准备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同时,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 浙江大学关于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党委发2007[38]号)的有关规定, 以“排除各类安全隐患,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的要求,开展全校“平安单位(部门)”自评、整改、申报和验收工作。
11月6日至11月25日学校“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验收工作。所在校区“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工作组和有关单位部门联合组成考评组,按照 《2007年“平安单位(部门)”考评方案》和《浙江大学“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分类评估标准》,逐一对申报单位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评定成绩。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以综合治理委员会名义下发限期整改通知,由校区“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工作组负责监督和再验收(12月5日前完成)。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积极配合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在迎评建设工作中贯彻落实学校文件,全面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广泛宣传、全面动员,营造良好的迎评工作氛围。最后,预祝浙江大学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浙大C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