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资讯】杭州市“356工程”第25—27期研修高级研修班隆重开班
2014-02-06

  2010年3月25日下午,杭州市 “356工程” 第25—27期研修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邵科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3所高校领导出席了开学典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杨建龙博士在典礼上作了专题讲座。

1


  由杭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杭州重点骨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356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6年举办了24期国内高级研修班,共培训了1200家重点骨干企业的主要经营者1333名,为推动我市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已经成为杭州企业家培训的“金名片”。 在前两轮培训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2010年由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3所高校分别承办的第25、26、27期研修高级研修班,拉开了“356工程”第三轮培训班的序幕。

  开学典礼由杭州市人事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新华主持,主席台就座的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嘉宾有: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杭州市财政局副局长金翔,杭州市经委副主任郝志毅;高校领导嘉宾有: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邹晓东、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骆建彬、复旦科技园进修学院院长沈永宝。

2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邹晓东代表承办高校致辞,首先他向参加开学典礼的各位领导、各兄弟院校同仁和全体学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指出近年来,浙江大学各项事业在国家、地方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一个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就是积极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服务国家、区域的战略需求。学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将举办高层次培训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结合点;学校注重发挥综合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继续教育品牌。去年,浙江大学被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教育部确立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这为我们继续开展高层次、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作为高校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有力实践,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一直保持着战略合作关系。在2008年还启动了合作共建和谐杭州示范区的计划,名城名校建立了各种紧密的共生关系。服务杭州市的人才培训工作是市校一体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所以,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办好杭州市“356工程”第25期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研修高级研修班。

3

  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做动员讲话,她简要地回顾了“356工程”前两轮培训班所取得的成效,全面阐述了展开第三轮培训的新背景:一、加快杭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杭州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本是强化人才的培养和支撑作用;二、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需要。企业家不仅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的责任,还承担着应有的社会责任,应努力成为以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型人才;三、加快“人才强市”的战略的需求。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关键是科技和人才,民营机制、环境和人才是杭州的三大优势,通过“356”培训进一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她明确指出希望企业家通过培训可以达到三个目的:1、可以开阔眼界,正确判断形势;2、开阔思路,提高素质,增强能力;3、开阔胸襟,凝聚力量,凝聚人心。并对企业家学员们提出了三点要求:1、珍惜机会,安心学习;2、当好学员,虚心学习;3、加强交流,共享资源。

4

  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对培训提出的新要求,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学校学院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深入总结广泛调研,精心设计了培训方案,选派优秀师资授课,全面做好服务工作,我们相信,杭州市“356工程”第25期浙江大学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研修高级研修班一定会办出成绩、办出特色、办出品质。

5


  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杨建龙博士作了《新经济增长模式与低碳经济产业格局》专题讲座。杨建龙博士从低碳技术是新一轮全球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是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正在快速崛起的产业领域三个方面,论证了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运用中国经济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帮助企业家认清已发生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从而预测未来经济变化,掌握在经济浪潮中运筹帷幄的制高点。

浙大CCE中心 蔡冬珍/报道 彭建宇/摄影

© 2017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 | 杭州饰全饰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50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