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资讯】杭州政府巧妙搭台 高校农企联袂唱戏
2014-02-06

  新华网浙江频道5月29日电(张永芹、张道生)农业企业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如何直接引入现代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从而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一直是困扰农业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周末,杭州市委、市政府联手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实施的“356工程”项目之一、农业专题研修班产学研对接洽谈会,为解决这一难题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据杭州市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处长李炜介绍,“356工程”是杭州市组织的重点骨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的品牌项目,它是杭州企业家培训的一张“金名片”。本次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的合作,是首次单一为农业产学研合作举办的对接洽谈会。希望通过政府的牵线塔桥,搭建农业企业与高校农业专家、推广专家无缝对接的广阔平台,最大限度缩短农业科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助力杭州“十二五”期间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在洽谈会上,浙江大学多位农学专家向“356工程”研修班学员以及远道而来的甘肃张掖民营企业班成员、安徽省利辛县当地龙头企业负责人等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特长、领域,以及可能实现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与会的企业家对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概念以及果树设施栽培、矮化盆栽、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新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随后的对口交流洽谈中,11家农业企业与相关专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果树学专家张放教授、种子研究专家宋文坚教授分别与4家果树相关企业和2家蔬菜农业合作社签订合作意向表。在这11个合作意向里,有4项是和安徽省利辛县达成的。“这个结果令人满意,洽谈会的根本目的是为日后高校农业专家和农业企业合作铺平道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执行主任赵晓瑛说。

  谈起此次研修班学习的感受,杭州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约瑟高兴地说,这是真正为企业谋发展、谋出路的好平台,通过与各位专家面对面交流以及后期的科技方面合作,企业发展的后劲就更足了。此外,研修班成员间的相互合作也能实现扬长补短、循环发展、互利多赢。如百乡缘公司正探索的“从基地到餐桌”的蔬菜直供直销新模式,他们的基地没有蔬菜、果品,可以从其他学员基地得到供给。朱约瑟希望政府搭建的这个平台能长久保持下去,从而让高校与农业企业更好地“联袂唱大戏”。

摘自:新华网

© 2017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 | 杭州饰全饰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50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