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资讯】【课程回顾】国务院参事夏斌教授未公开的中国经济研究成果
2014-08-25

    2014年8月22日下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国务院参事夏斌教授,为杭州市市管干部知识更新专题研修班的20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和浙大CCE中心高研班的企业家学员,带来了一场《中国经济:昨天、今天、明天》的主题讲座,透露了很多他未公开的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成果。



    夏斌教授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还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国内金融研究室主任、中国证监会交易部主任兼信息部主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任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夏斌教授以他多年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学员们分享了中国过去十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指出中国经济正进入深刻的结构调整时期,剖析了经济增长合理趋缓的原因与逻辑,提醒大家警惕增速下滑暴露出的三大系统性风险: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地方债风险,并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判断:经济走势关键看房市,房市下跌已成必然定势



    一、经济增长合理趋缓的原因与逻辑:

    1、从出口角度分析:美欧经济复苏艰难,没有能力进口。出口对GD P的拉动作用即将消失;

    2、从投资角度分析:房地产、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三个主要领域,不可能再维持原来那么高的投入

    3、从消费角度分析:居民消费率由2000年的46.4%,滑到2010年的33.8%,2012年到34%。


    二、为什么近年来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

    主要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急剧下降,为什么居民收入未随GDP增长而增长?

    1、在农村:农民仅获土地收入的37%,大部分被政府拿走。

    2、在城市:①薪酬收入偏低;②财政收入在下降;③深层次原因: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合理。


    三、未来改革的行动框架

    两大核心改革:

    1、缩小收入差距的改革:包括农村的土地改革,和城市的三项改革。

    2、要素价格的改革:利率、汇率改革;水、电、煤、气、矿产等资源价格改革

    这两个核心改革从而倒逼四大重点的改革:土地征地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退民进改革。

    能否取得这轮改革的最后成功,关键取决于决策者的战略勇气和历史责任的担当。


    【精彩语录】

    1、中国改革开放30年,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这些问题就像一筐螃蟹相互勾连,扯出一个问题,带出一串。


    2、中国的外汇储备近4万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外汇?因为我们浙江企业家太能干了,拼命出口。


    3、正因为美元的霸权地位,才能支撑美国卯吃寅粮的经济繁荣。


    4、中国制造业全面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在平均在75%左右。过剩到什么程度?生产一吨钢赚不到5毛钱,换不来一瓶矿泉水。而且连风能这种新能源都疯了。


    5、基础设施建设的钱哪里来的?政府出20%,撬动了银行80%的钱。政府的钱哪里来的?卖地来的,利用土地收入的杠杆。土地收入占一些政府财政比例的30%,严重的占50%。鉴于地方财政收入紧张情况,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再维持原来那么高的投入。



    来源:浙江大学高培中心

    作者:蔡冬珍

    (转载请注明出处)

© 2017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 | 杭州饰全饰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50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