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的中国经济转型及改革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中国三十六年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转型,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该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扬帆远航?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如何谋求发展之道?
2014年10月13日,浙江大学CCE中心邀请了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2009年度“中国青年领袖”吴晓波,为浙江大学——中国“导航工程”干部管理高级研修班的企业家学员们,做《中国改革史上的2014》主题讲座,把脉宏观经济走势,探寻企业发展出路。
吴晓波,有评论说他集富有、英俊、乐观、谦逊、才华于一身,除了财经作家、出版人、记者,这些为人熟知的身份标签,更为人赞叹的是他对中国企业史发展的深入洞察和剖析。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历史角度深思中国改革,无论是“中国企业史三部曲”里对中国近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反思和对中国历史两千年的政商逻辑的感慨,还是《历代经济变革得失》里对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的总括和对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剖析,都让每一位读者受益匪浅。
课堂上,吴晓波剖析了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从宏观角度解析改革史上的2014,并从产业经济层面为学员们解读未来经济发展新趋势。
他通过六个关键词对中国的产业变革进行了生动阐述:“改革进入下半场”,“大数据小制造”,“非电子无商务”,“告别北上广深”,“80后主导世界”,“不确定的未来”。
最后,他以“2014年一切坚硬的都将烟消云散”做结语,指出我们所熟悉的产业结构、商业模式、竞争对手等,都将不复存在,要抓住经济变革机会,谋求改革红利。
一、2014宏观经济的五个判断:
1、传统制造业遭遇空前困境,转型进入“强制淘汰期”;
2、金融开放成为最激烈战场,新三板、并购开放、利率自由化、民营银行组建;
3、“保7.5%”成刚性任务,基建投资仍为政府主要手段;
4、互联网巨头展开流量大战,新垄断背景下的应用创新;
5、城镇化战略进入探索期,资本向四五线市场转移。
二、面向未来的中国企业变革:
1、信息化革命对中国既有产业及财富格局的“清洗”正在进行中:网店销售、大物流与云计算、移动手机应用、企业管理软件;
2、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制造业和城镇化是驱动中国未来发展的两轮马车。
3、民企与国企的竞争将长期进行,金融改革为前者提供新的可能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4、国有企业的新一轮改革将重新提出:管理模式、资产经营、利得分配;
三、2014年改革进入下半场,四大产业变革:
变革之一:“大数据,小制造”,50-60%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有可能熬过不去
长期来看,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有人提供三年以上的熟练产业工人,中国未来要在世界上站住脚就要靠制造业。那么制造业现在发生什么变化?制造业会由原来依靠成本优势大规模制造的模型变成这样一个模型,叫做“专业化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
我认为从今往后在中国十年之内,有50-60%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迈不过这个槛,但是迈过槛的这些企业在未来有非常大的前景。未来真正能在中国活下去的是那些专业性公司。另外你还需要用信息化革命手段改变两件事,第一是改造企业所有内部流程,进行内部所有信息化改造。第二用信息化手段再造你和消费着之间的关系。
变革之二:如果不懂电商,肯定没有未来
我是中国银行,我是中国移动,我的敌人是谁?我现在可以肯定中国银行的敌人一定不是中国招商银行。就是未来击败这些大家伙的人,都不在你的视野中,很多瓶颈都被电子商务击穿掉了。
很多年前电子商务还是高科技领域,在今天做生意的人,做企业的人,无论是卖鲜花的,还是卖彩电的,如果不懂电商,肯定没有未来。
变革之三:手机改变一切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一个季度在8千万到9千万之间,是美国的三倍,今年4G手机出货量会达到1亿台左右。
在手机端会有四个现象出现:第一是消费者关系的新建;第二是中国将进行支付信用体系的新建,未来中国个人信用消费体系,可能是这些电子商务公司帮我们建立的;第三是O2O模式的新建;第四是个人学习模式的新建,我们读书看报都在手机上,所以手机会改变一切。
无论是快速消费品,还是慢用消费品都要想清楚,我和手机有什么关系。
变革之四:80后主导世界
鹿晗的个人微博单条评论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小时代电影票房的大卖,都说明80、90后已经成为了当前的消费主体,原来所建立金字塔型的品牌模型和营销模型被彻底颠覆掉了,今后“四化”:第一、所有商业都将互联网化;第二、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第三、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未来一个不会讲营销的企业会很麻烦。第四、一切流行都将城乡一体化。将告别北上广深,从城市化到城镇化。
来源:浙江大学CCE中心
作者:蔡冬珍(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