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黄先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曾出版个人学术专著《蛙跳型经济增长——后发国发展路径及中国的选择》1部,与人合著著作7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2项。研究成果曾获得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特别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外经贸部“全国外经贸研究优秀成果奖”等。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2007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5年11月1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黄先海,为浙江大学CCE中心研修班的学员,带来《开启迈向美好社会新征程——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主题课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下黄先海教授精彩课程内容:
(一)全球经济在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回暖带动下总体上进入缓慢的恢复性增长通道,中国经济则由长期高速增长逐渐步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但鉴于大国经济内部的非均衡性和增长异质性,就局部而言,国内不少城市、行业仍然存在快速发展的潜力。
(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正处于由蕴育阶段向突破阶段跨越的嬗变时期。为抓住新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实现转型升级和追赶跨越,从要素驱动战略转向创新驱动战略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经济体发展的内生要求与必然选择。
(三)区域双边或诸边自由贸易协定对WTO规则和全球开放格局构成重大挑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拉开中国新一轮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开放战略调整序幕,亚太地区将成为影响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水平的核心区域。
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中国“小康社会”:“小康社会”与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发展阶段基本吻合
中国在小康社会之后将走向一个具有什么特征的新社会蓝景,既是本课题作为区域规划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亦是本课题深思追索的理论命题。总体判断,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在2020年或略后会达到1万美元左右,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整体迈向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浙江走在全国前列,有望提前3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因此“十三五”时期属于重大的承上启下时期,既要高标准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任务,又要提前为打造契合未来社会特征的竞争新优势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浙江省小康指数达到95.8%,高于全国(83.55%)12.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省区第一位,有望提前三年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发展阶段:
总体来看,浙江省“十三五”阶段将处于一个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向建设美好社会的关键转换、跨越阶段,就经济水平而言,将处于由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向高收入经济体迈进的决定性阶段。
重大挑战:
浙江由小康社会向美好社会转换跨越过程的四大阶段性挑战:
(一)该阶段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新常态转换的非稳态时期,浙江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速度下滑风险,迫切需要发展模式调整。
(二)该阶段处于要素驱动型增长动力渐趋衰减阶段,浙江面临原有动力弱化、新兴动力不足的动力断层风险,迫切需要转向创新主导的增长动力新格局。
江浙沪资本要素的增长效应递减趋势图
(三)处于城市化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阶段,浙江面临因多重制度约束导致陷入低水平城市化陷阱的风险,迫切需要推进城市化规模与内涵同步提升。
(四)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迈进的门槛阶段,浙江面临传统制造业升级缓慢而新兴产业及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的产业空心化风险,迫切需要现代产业体系再造。
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美丽浙江、美好生活”为总战略,以更完备的市场化改革、更高级的城市化发展、更智慧的工业化升级和更高端的全球化开放为四大战略路径,积极打造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区、全国智慧经济先行区、全面电子商务贸易引领区、全国法治文明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率先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社会治理方式和环境保护方式的综合协同转变,力求以全国经济增长新常态区间的高位值速度发展,使浙江综合经济实力在“十三五”时期稳步跨入新兴高收入经济体行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开启迈向美好社会新征程,为提前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路径一:
通过更完备的市场化改革推动浙江稳步跨入新兴高收入经济体。
路径二:
通过更高级的城市化发展推动浙江全面展现现代城乡文明,高级体现在哪里?“双核四区“新型城镇化战略。
路径三:
通过更智慧的工业化升级推动浙江有效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路径四:
通过更高端的全球化开放,再创国际竞争新优势获取新一轮开放红利。
重大改革举措:
举措一:
目标:体现浙江特色,优先重点推进以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为突破口的行政审批改革,构建政府与市场新型互补关系。
近期:可率先探索制定各类企业进入特许经营行业具体办法。大范围拓宽民间投资领域。
举措二:
稳妥推进以政社分开、社会立法为重点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构建政府与社会新型互动关系。
1、社会事业投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2、社会治理法律框架,如社会组织机构登记创新
举措三:
积极探索以整个都市区为新的单位经济社会治理空间,统筹解决人口户籍制度、县市财政制度、土地调剂机制等多个结构改革难题。
●建立都市经济区发展联席会议等顶层统筹机构
●要素跨区流动市场化改革
重大创新举措:
举措一:
率先构建市场化的综合创新生态系统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市场化技术创新体系。
●打造省级债权平台、省级非上市股权交易中心等创投市场。
举措二:
打造全球高级创新人才培育与集聚平台
●高等教育特别是技术人才、新型浙江企业家人才再培育
●高级人才利用平台,如海创园
重大民生举措:
举措一:
加快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在养老、医疗等方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举措二:
以“匹配型”新思路提高就业结构,倒逼产业结构升级
●设立适当“门槛”:适当提高企业在劳动技能需求方面的准入门槛,优化全省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进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向,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模式,改变劳动力供给总量和结构。
举措三:
建设“有托底的橄榄型”社会,坚定支持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壮大
●通过把劳动生产率、附加值率、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员工报酬水平和工资支付能力作为招商选资的重要依据,促进劳动收入比上升,将企业升级与职工收入升级结合起来。
●设计适合小额投资者的金融工具,把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机结合起来。
●完善土地产权和用地管理设立,使土地改革与农民财产性增收结合起来。
重大开放举措:
举措一:
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依托,积极申报国内第一个港区联动性自由贸易区——舟山自由贸易港
继上海自贸区后,广东、天津和福建的自贸区也已得到审批,舟山群岛新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自贸区定位,具有申报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自由港条件。
举措二:
以杭州为重点,建设中国网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