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了近十年努力,浙江大学农学院周伟军课题组选育的“浙大630”日前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即将走向市场。它的含油量达到49.21%,是目前浙江省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在全国常规品种中位列榜首。
“常规品种”指的是非杂交种、非转基因品种,即种植户不需要遵循特定的种植方法,用常规方法就可以自己种植的品种。在此之前,周伟军教授课题组选育的浙大619和浙大622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通过审定,并入选浙江省油菜主导品种。新品种“浙大630”的“双亲”也都是课题组独立创制的材料,一方是品系287和高油605(原“浙农大605”)的第五代,另一方是品系207。
冬油菜在浙江各地及全国多地都有种植,其主要用途是榨油,而榨油后剩下的菜籽饼是蛋白质含量颇高的动物饲料。近年来,春天的油菜花深受游客欢迎,这使得油菜成为集多种价值于一身的高性价比经济作物。
“浙大630”的菜籽种皮薄,且呈褐黄色,不同于其他品种的黑色或黑褐色厚种皮,压榨之后得到的油色清,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脱色处理。据介绍,除了含油量高以外,“浙大630”芥酸含量和硫甙含量分别为0.35%和21.79μmol/g,低于标准的1%和30μmol/g,符合“双低”标准;而且长势好,株高中等,有效分枝位低,不易倒伏;植株高度均匀,适宜机器收割;分枝数多,结角层厚,角果多,产量高;抗性好,可抵抗低温、多雨等不良天气状况和多种病虫害;熟期适中,可与晚稻接茬种植。诸多方面的优良表现显示,“浙大630”适宜在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五月下旬,“浙大630”将迎来油菜籽收获季。4月24日,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浙江省农科院陈剑平院士、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陈利江和浙江省科技厅的专家前往位于萧山和诸暨的试验示范田考察油菜现场,“浙大630”倒伏少、角果多、品质好,得到了各方专家的肯定。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作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也参加了本次油菜现场考察。
(朱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