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资讯】【大师讲堂】中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对话:莫言VS勒克莱齐奥
2016-05-27

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莫言




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论坛成功举办后,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学术大师大讲堂"的第二场,邀请来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08年获奖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和2012年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学与教育"的主题对话。

 



2016年5月24日下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与勒克莱齐奥的对话,在浙江大学紫金港小剧场举行,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出席并致辞。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徐岱主持了对话,南京大学许钧教授应邀为勒克莱齐奥进行现场翻译。对话围绕两位文学泰斗的创作经历展开,探讨了文学的意义和文学的未来。




 

提问1  如果有重选一次的机会,你还会选择当作家吗?


勒克莱齐奥:贝克特说我当作家就是因为我只会做这件事。巴金说我当作家是因为生命是短暂的。对我而言,一旦当上作家,也只能当作家了,也许是因为我有很多的不足,我不能去当一个很好的士兵、海员、工匠,甚至我也做不了一个科学家,也不了搞销售,所以我只能好好的写作。如果重选一次,我还是会好好写作。


莫言:我想假如我还有机会再活一次也许还是会继续写作,因为我不愿意太多的了解事物的真相,尤其是不愿意太多的了解脚下的地球和灿烂的星空这种真相,一旦了解,活下去的动力就很微弱。一旦了解到地球这样子大,我们每个人这样的渺小,一旦了解我们地球在宇宙当中是可以忽略的微尘,想到人世间这么多的纷扰,这么多的欲望,这么多的奋斗还有什么意义,一想到人类原来也是没有,人类的历史也是几十万年,放到宇宙当中更加的短暂。假如还有来世感觉还是写点小说,在了解科学知识不太多的基础上,用文学的方式想象一下人生和世界,可能让我活的更加有激情。





 

提问2  文学对于你本人有什么意义?


勒克莱齐奥:我觉得文学对我来说,对许多作家来说,它之所以让人感动,就是因为当一个世界不复存在的时候,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不复存在的世界,在人的想象当中,它能引起共鸣。文学,有时候是回忆,是想象,甚至是一种绝望。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读书,自我意识的产生,和道德力量的觉醒,比如说我们知道什么叫做丑,什么叫做羞愧,什么叫做爱,什么叫做怜悯。


莫言:文学对于我的意义概况括来说,第一它是我的爱好,第二它现在是我的工作,一个人爱好和他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最佳的状态,我很满足。文学是一种能够满足情感的方式,当现实当中情感无法满足的时候,通过写作或阅读的方式,会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强烈的共鸣,满足自己情感的一次需要。一部文学作品它应该是立足于现实的,是跟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任何一部伟大文学作品里面,必定都有未来,都有梦想。文学作品实际上可以寄托一个作家一个读者对于未来的理想。所以,文学的意义,就是寄托理想、寄托情感、满足审美的需求等等。


© 2017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 | 杭州饰全饰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50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