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安: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
2020-06-28

微信图片_2020062416090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624160855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624160924_副本.jpg

 

 “分析宏观并非主要为了解释过去和分析现在,更多的应该是关心未来!”未来未可知也,只有搞清楚未来,才能让投资者找准时机去投资、去收获!所以,投资人最关心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众所周知,把握宏观形势是老课题、新内容,很多人甚至包括国际知名经济金融学家都难以说清,更别说总结方法论指导实践了,而这却恰恰是诸多企业家们时刻所求的。

 

面对如何把握宏观形势这一难题,王维安教授强调说:“总结总比不总结要好”。

 

2020年6月20日下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王维安教授以《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为题,详细分析了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势,金融形势变化,企业、个人新的发展机遇等一系列热点问题。

 

对于新一年经济形势怎么看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反正是对未来的预测,谁都可以发表看法。问题在于,宏观是复杂的,又是多变的,怎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理出头绪,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这当中更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王教授再次重申了他十多年宏观分析总结出来的方法论:宏观决定微观,基本面决定政策面;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把握两个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

 

经济基本面即是对今天的经济发展现状作出诊断,这是第一重要的方面。之所以大家对经济形势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判断,主要是对基本面的分析不正确不到位,而过多偏重于甚至是迷信于政策面的分析。政策面固然重要,但政策是依据基本面来制定的,政策有效不有效也首先取决于基本面。就像是判断一个病人的病会不会好,先要正确诊断病人的病情,再看主治医生的治疗手段一样。

 

01:原有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现状分析

 

从经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已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已连续9年GDP总量世界第二。

 

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这是我国经济基本面的主流方面。

 

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持续增长下滑,去年已下滑到增长6.4%。究其原因,表面上是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周期性影响,深层次其实是暴露了中国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传统经济结构性问题:一方面传统的、低端的产能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新兴的、高端的产业供给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一穷二白,最主要问题是总量不足、需求不足,所以我们引进西方理论,采用凯恩斯主义主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刺激总量是有效的。

 

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主要问题已由过去的总量问题演变为结构问题、由需求问题演变为供给问题,继续依靠传统的财政货币总量政策、需求政策来解决今天结构、供给有问题的经济,特别是与强国建设目标相对应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不对路,近10年来的财政货币政策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我们年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名为稳健实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经济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但这些货币不可能更多地流向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因为那里缺乏人才与技术,所以只能流向本已过剩的传统三大投资领域,导致经济上传统制造业更为过剩,房地产泡沫全世界最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严重,表现在金融领域出现高杠杆、高泡沫、高风险这一前所未有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就相当于对一个器官坏死了的中老年病人,医生仍用对付年轻人病的打针吃药甚至下猛药来治疗是会产生严重后遗症的。

 

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别于过去总是存在的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今天最主要表现为规模巨大的影子银行。据2016年人民银行数据透露,截至2016年末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超过百万亿,占该年货币总量的三分之二。如此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至今仍未有许多国人清醒地认识到。因为对于增长与危机、收益与风险,人们总是注重前者。对病情都未了解完整,怎么可能谈对病人的病会好不会好呢。

 

所以,当今我国经济基本面最主要的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经济结构问题,特别是高质量经济发展不足;二是经济金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02:疫情对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影响

 

国内一季度经济增长指标全线下降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成为92年我国GDP数据发布以来首次出现季度经济负增长的情况。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 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新增减税 降费约5000亿元)、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

 

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财政有钱吗?

 

2019年财政未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财政税收增速低。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90382亿元,预算目标为192500亿元,短收2118亿元,完成率为98.9%,为近年低点。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3.8%,低于预算目标的5%,该增速为1987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2019年税收收入为15799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3%,增速1%,该增速为1969年以来即半个世纪以来最低增速。2019年非税收入32390亿元,比上年增加5433亿元,大幅增长20.2%,主要靠央企国企利润上缴以及金融反腐罚没收入增加。其中,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6100亿元,同比增加3600亿元,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约13个百分点;罚没收入3061亿元,同比增加402亿元,增长15.1%,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约1个百分点。

 

2019年财政收支差高达4.8万亿,创历史新高,考虑到专项债后的实际赤字率为7.1%。2020年财政收支的差额将达到6.4-7万亿,假定财政赤字在3%,即赤字在3.2万亿,赤字外的缺口仍高达3.4万亿;假定财政赤字在3.5%,即赤字在3.7万亿,赤字外的缺口仍高达2.8万亿。

 

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中国如何刺激经济?

 

截至2019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31.8%,其中出口依存度17.4%,进口依存度为14.4%,分别较2006年峰值降低32.4、18.0、14.4个百分点,出口依存度降低的幅度大于进口依存度。

 

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近些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累计同比的贡献率为57.8%,而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的贡献率分别为31.2%和11%。

 

发消费券行吗?

 

很多省市也出台了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的政策。从目前的消费券政策来看,以发放文旅消费券为主, 以扩大景区、酒店、图书、剧院、体育健身等消费需求,此外,部分省市还下发了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从目前各省市下发消费券的额度来看,多在几千万到3亿元的范围之间。但消费券对拉动消费实际有多大作用?08年金融危机时期人们并不存在因为担心被感染或者被管控而抑制旅游需求的情况。但这次的特殊性在于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经明显好转,但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给国内造成了较大的输入性风险,导致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管控措施并没有放松。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已经较08年金融危机时期发生变化,居民教育文化支出占比基本维持12%左右不变,但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从08年的38%下滑至19年的27.6%。这意味着如今食品类消费券可能也未必能达到08年那样的对整体消费的刺激效果。 

 

疫情正在向全球蔓延

 

海外疫情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目前,全球病例已超过220万,病例遍布150多个经济体,已经有6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4月份接近结束,欧美国家的疫情已经进入平台期甚至平台期右侧,欧洲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有限度的部分复工,美国也提出希望5月份开始复产复工,似乎全球疫情最高峰已过。但与此同时,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疫情开始快速扩散,土耳其、俄罗斯、巴西、印度等G20国家新增确诊上升较快,而非洲的疫情也开始蔓延。中国而言,疫情防控领先于全球,但近期也继续强调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球疫情是否已经跨过拐点有所争论。退一步而言,即使疫情已经跨过拐点,经济和金融市场是否也同步跨过拐点也存在疑问。

 

世界经济可能会出现五个潮

 

一是破产潮,大量的企业破产,这个方面就不展开了,有数字有例子,就不说了。

 

二是失业潮,美国到四月底领救济的失业大军已经超过两千万,到5月份失业率会高达35%,失业在1700万的时候失业率为1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美国失业率最高点是10.6%。

 

三是订单被取消潮,大量的国际之间的订单,包括国际上一些国家对我们的订单,包括我们对其他国家的订单,大量的订单会取消。

 

四是断链潮,疫情继续发展,短期内不能遏制,更多的供应链会断链,不仅仅是中国断链,包括其他国家也会断链。

 

五是放水潮,货币大规模放水,流动性泛滥,现在潮水已经涌来。美国投放货币可能会超过6万亿美元。

 

阿根廷成为第一个受疫情冲击而“倒下”的国家

 

澎湃新闻报道,第一个受疫情冲击而“倒下”的国家出现了。全球化可能退回“经济主权时代”,不仅如此,跟中国脱钩已经成为美国朝野的共识,成了美国的主流舆论。英国将紧跟美国,跟中国脱钩。英媒最新民调:92.5%的英国人要求追责中国。德国领跑欧盟“脱钩中国”。最近以来,连一向坚定维护全球化的默克尔也开始强调“经济主权”问题了。日本拆22亿美元资助日企撤出中国。4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推出创下历史纪录的108.2万亿日元(合992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22亿美元用于协助在华日商将生产线撤回日本,超过2亿美元协助日本企业将生产转移到其它国家。美国、欧洲、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制造对外的最大市场。如果这三家大门关闭,中国制造将遭受何种打击可想而知。

 

舆论潮、追责潮随之而来

 

4月5日,美国在联合国常务理事会上提出,把疫情表述为中国病毒,遭到除美国以外14个国家一致反对。4月中旬召开的北约会议,美国要求其他国家共同向中国追责,形成了舆论声浪。4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例行会上再次公开质疑中国。3月24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部分议员提出了索赔方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4月初提出,疫后必须追查病毒的源头。德国默克尔提出,如果是人为的合成病毒,将是反人类战犯罪。英国也由民间提出了向中国索赔的方案。法国马克龙,提出,北京在处理这场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灰色地带。加拿大执政党的前司法部长,强烈呼吁制裁北京参与隐瞒实情的官员。

 

4月29日,地处西非的尼日利亚向中国政府提出诉讼,对中方索偿2000亿美元。

 

负增长、负利率、负油价,

疫情+石油战:令恐慌指数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

全球股市暴跌,

美股不到10天时间四次熔断,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为历史首次。

 

疫情可能对经济产生长达几十年的损害

 

据彭博社报道,研究人员考察了14世纪以来的数据后发现,如果以过去的模式作为参照,那么当前的冠状病毒疫情可能对经济产生长达几十年的损害。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家Oscar Jorda、Sanjay Singh和Alan Taylor考察了12次重大疫情和武装冲突后得出了该结论。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已无悬念,只是幅度问题。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研究显示,疫情影响之下,约有2300万美国人面临失业风险。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将在第二季度触底,美国二季度GDP将出现创纪录的两位数下降。此外,预计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受到的冲击或复苏程度将较低,然后在第四季反弹。巴克莱的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Gapen表示,预计美国GDP将在第二季度见底,下降7%,但如果疫情更加严重,GDP可能会下降10%。摩根大通此前预测美国GDP将在疫情期间下降14%,高盛甚至预计将会下降2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于3月23日表示,“2020年,全球经济将呈现负增长。Michael Gapen进一步指出,从产出和失业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自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但如果病毒停止传播,自我隔离起到作用,也可能是最快的衰退。

 

可能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警告说,目前这场新冠疫情是二战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它可能会引发一场“近代历史上无可比拟的”衰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也是1929年、1930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哈佛经济学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终身教授金刻羽:我们面临的有可能是经济大萧条,而不是经济衰退,是1931年的情况,而不是2008年的情况。我觉得严重程度可能是2008年的10倍左右,有可能面临的是大的国家40%的产出的丧失,而不是5%的产出的丧失。

 

现在的关键是,这不是一个金融危机演变成实体经济的危机,这是一个实体经济的危机,非常有可能会影响金融系统,然后再影响实体经济。所以其实是倒过来的,跟2009年不一样。所以救市的措施不一定最有效果,现在的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重要,财政政策更有针对性。

 

IMF预测

 

全球经济恶化的严重程度空前,在IMF预测世界经济中有几个特点:

 

第一,它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是对此次危机的定调,即比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要严重的多。

 

第二,世界上90%的经济体将陷入衰退,既包括发达经济体,也包括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同时进入衰退。发达国家这个数字是-6.1%,新兴经济体是-1%,在IMF预测的国家里面,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正增长,包括中国和另外几个国家,中国今年增速是1.2%。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同步进入经济衰退。

 

第三,这次的经济危机或者经济大衰退,将给世界带来极大的损失。IMF预测,今明两年将造成全球9万亿美元的损失,去年全球的GDP总量超过80万美元,所以,今明两年的损失占全球GDP超过1/10。

 

第四,全球贸易和投资都会遭受重创。WTO预测全球经济增长为-2.5%到-8.8%。但是全球出口下降幅度将达到-17.1%到-40.9%;进口下降幅度为-14.5%到-33.8%。

 

所以,全球贸易下降幅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的下降幅度。

 

世界银行警告,务必警惕第四次全球债务危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2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目前来断定全球已经进入了金融危机还为时尚早。

 

国际金融危机通常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是否存在国际金融市场跨市场的持续的恐慌性下跌。二是是否出现大量的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倒闭。三是看全球的实体经济运行是否受到了严重破坏。

 

就在2020年1月,世界银行警告,务必警惕第四次全球债务危机!一旦发生,可能使前三次都相形见绌。在过去五十年间,三次全球债务危机至今令人不寒而栗。第一次,上世纪80年代初,拉美债务危机。第二次,上世纪90年代,亚洲债务危机。第三次,2008年,美国次贷债务危机。

 

从宏观看,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到2019年三季度末,全球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252.6万亿美元,全球债务与GDP比重创下历史新高,达322%!其中,发达经济体债务总体规模为180.1万亿美元,新兴市场债务总体规模为72.5万亿美元。更令人关注的是,为了维持这一债务规模,全球已经把利率降到历史最低,负利率债券和零利率债券也创下天量。

 

对中国经济后续展望

 

2020 年 2 月 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人建议调整原先工作目标,适当推迟百年目标和脱贫目标。

 

疫情体现了我们的政党与制度优势。随着全球范围疫情的扩散,其他国家出现了大面积停工,中国反倒成为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是现阶段世界制造业的避风港,因此也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习近平在3 月29 日至4 月1 日浙江考察时多次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认为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并阐述了5个“没有改变”。

 

一是生产需求体量可观,超大规模经济的优势没有改变。今年1-2月份,尽管疫情冲击比较严重,但是主要的生产指标规模和体量还是非常可观。如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仍然达到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3万亿元,规模体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二是基础工业和防疫物资保障有力,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没有改变。疫情防控期间,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生产没有中断,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比如口罩,从1-2月份规上工业的数据来看,今年新增加的产品口罩产量同比增长了2.9倍。从有关部门2月29日的数据来看,口罩日均产量已经达到了1.16亿只,说明我们强大的供给能力还是存在的,有力支撑了医疗物资的供应。”

 

三是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业品供应充足,供求关系总体平衡没有改变。疫情防控期间,14亿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消费品各方面总体还保持比较好的增长。比如,肉禽蛋类零售额增长了37.8%,蔬菜类零售额增长了27.1%;冻肉、方便面产量增长达到两位数。

 

四是互联网经济发展良好,新动能较快成长的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提到,整个疫情期间,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得相当好,对疫情的防控、物资的调配、消费品的运送、在线教育和在线远程问诊以及文化娱乐消费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五是宏观调控对冲政策有力有为,完成全年目标的信心没有改变。近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支持推动复工复产,包括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发展生产等等,政策效果在不断显现。

 

说到这里王教授也忍不住自嘲起来,“大家都喜欢听好话,一旦有人对经济走向分析持悲观意见,许多人就选择性失聪,选择去听别人散布出来的好消息。而现实往往总是充满讽刺意味。实际上,多年以来总持悲观意见的我,已经流失许多粉丝,不过等预言一一验证之后,就又涨粉了。”

 

半天的课程干货满满收获颇丰,王维安教授最后总结分析了宏观经济所需要的四个维度:

宽度:要从政策面与基本面进行分析

高度:解读中共中央发布的决定,放眼全国乃至全球

深度:不沉迷于过去和现在,而是要把握未来

态度:分析宏观经济要秉持客观、冷静、审慎的态度

 

03:结论与投资建议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

 

2018: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认清我国长期向好发展前景;

2019: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这三年我在微信朋友圈作过三个判断:

2016年11月2日:秋天已经到来,冬天还会远吗?

2017年5月4日:入冬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8年6月15日:初冬已来,严冬将至;过了冬天,才有春天

 

综上分析,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短期资产配置继续现金为王,流动性为王,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长期待经济转型:股票股权投资或许迎来趋势性机会

 

传统实物经济以制造业、房地产为代表,未来投资将从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等实物资产投资转化为创业创新、股权等金融资产投资。

 

银保监会: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相信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天,投资人能在王维安教授的课堂上获得真正的收获,对投资的选择充满智慧!

 

© 2017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高级培训中心 | 杭州求是育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50927号